Ether.fi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以太坊质押协议,强调用户自我托管,并通过发放流动性质押代币(eETH)奖励用户,同时整合了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和现实消费工具。
非托管质押:用户在质押 ETH 并获得奖励的同时,完全掌控自己的私钥。
流动性再质押:eETH 将质押的 ETH 代币化,使用户能够参与 DeFi 以及 EigenLayer 的再质押生态系统。
现实世界应用:提供由 Visa 支持的加密借记卡,方便用户使用质押资产进行消费并赚取奖励。
Ether.fi 解决了以太坊质押中的托管风险问题,让用户在不交出私钥的情况下质押 ETH。其核心创新是 eETH,这是一种流动性质押代币,能够自动复利以太坊质押、EigenLayer 再质押和 DeFi 收益机会带来的奖励(详见 ether.fi 文档)。这种多层次的奖励机制旨在最大化收益,同时确保用户对资产的完全控制。
该协议依托去中心化的节点运营网络,质押者保留验证者密钥的全部控制权。eETH 作为质押 ETH 的凭证代币,用户在解除质押后可按 1:1 兑换回 ETH。通过与 EigenLayer 的集成,用户可以将质押的 ETH 再委托给其他协议以获取额外奖励。Ether.fi 还引入了不可升级智能合约,取消了管理员密钥,进一步提升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。
与托管质押服务(如 Lido)不同,ether.fi 强调自我托管,并将质押、再质押和 DeFi 收益结合起来。其推出的 Ether.fi Cash dApp 连接了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,允许用户通过绑定质押资产的 Visa 卡使用稳定币消费。协议还将 5% 的收入用于回购 ETHFI 代币,并将其分配给质押者,形成与平台使用相关的通缩机制(详见 2025 Buyback Wave)。
Ether.fi 重新定义了质押,将其视为通往 DeFi、再质押和现实消费的入口,同时保障用户主权。通过结合自我托管、多层奖励和实用工具,它定位为以太坊再质押经济的多功能枢纽。如果稳定币使用量激增,其与 Visa 的整合将如何推动加密货币的普及?
4.72% (1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