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解析
1. Fusaka 升级(2025年12月3日)
概述
Fusaka 硬分叉引入了 PeerDAS(Peer 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,点对点数据可用性采样),将 Ethereum 每个区块的 blob 容量从 6 增加到 14。此升级旨在将 Layer 2 的交易成本降低约 50%,并将吞吐量提升至 1.2 万笔交易每秒以上。测试网络(Holešky、Sepolia、Hoodi)计划于 2025 年 10 月启动升级。
意义
对 ETH 有利:更低的费用和更高的 Layer 2 效率有望推动更多用户采用。风险在于如果测试网络发现关键漏洞,升级可能会延迟。
2. 抗量子安全(2026年)
概述
Ethereum 计划用基于哈希的密码学替代现有的 ECDSA 签名算法,以抵御未来量子计算带来的安全威胁。这是“Lean Ethereum 计划”中为网络未来安全做准备的重要步骤。
意义
中性偏利好:提前进行安全升级有助于网络长期稳定,但短期内可能会分散开发者对用户体验改进的关注。
3. Lean Ethereum 计划:扩展目标(2026年)
概述
主要目标包括:
- 通过并行 EVM 和缩短区块时间,实现 Layer 1 每秒 1 万笔交易(TPS)。
- 通过优化的 rollup 技术(如 Arbitrum 和 Base),实现 Layer 2 超过 100 万 TPS。
- 推出无状态客户端,将节点存储需求减少 99%。
意义
利好:若能实现这些目标,Ethereum 将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。执行过程中需权衡去中心化与性能之间的平衡。
4. 原生 zkEVM 集成(2026年)
概述
Ethereum 计划原生支持 zkEVM,允许验证者通过零知识证明验证区块,而无需重新执行交易。早期原型目标是在普通消费级硬件上实现少于 10 秒的证明生成时间。
意义
利好:即时确定性和降低的 Gas 费用有望吸引更多机构级 DeFi 活动。但与现有 Layer 2 解决方案(如 zkSync)的兼容性需要谨慎处理。
结论
Ethereum 的路线图重点关注扩展性(Fusaka、Lean 计划)、安全性(抗量子安全)和易用性(zkEVM)。短期升级已基本确定,长期目标如实现百万 TPS 依赖于持续的技术执行和生态系统协作。
随着采用率增长,Ethereum 如何在扩展野心与去中心化之间找到平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