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rlin (POND)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协议,通过硬件可信执行环境(TEE)实现安全的链下计算,从而提升区块链的扩展性和隐私保护能力。
注重隐私的计算网络 — 在防篡改的硬件隔离区执行敏感任务(如人工智能计算)。
模块化架构 — 提供无服务器函数和可定制虚拟机,满足多样化的 Web3 应用需求。
双代币治理机制 — POND 用于网络质押保障安全,MPOND 用于资源分配和协议治理。
Marlin 解决了 Web3 领域中两个关键难题:扩展性和数据隐私。其网络允许开发者将资源密集型计算(如 AI 模型训练、交易打包)卸载到运行在可信执行环境(TEE)中的去中心化节点。TEE 是一种硬件安全区域,能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。这使得区块链应用能够处理复杂任务,同时保证速度和用户隐私不受影响(详见 Marlin Docs)。
Marlin 的 Oyster Protocol 将功能分为两部分:- Oyster CVM:可租用的保密虚拟机,适合长时间运行的工作负载(如 AI 代理),支持 Linux 环境。- Oyster Serverless:按需付费的无服务器函数(最长 5 分钟),适合 API 调用或数据获取,特别适用于 DeFi 预言机。两者均利用 TEE(如 Intel SGX、AWS Nitro)对计算过程进行加密验证,保护敏感数据不被节点运营者访问。
Marlin 作为 Web3 的隐私优先计算层,结合了硬件安全和灵活的基础设施。其双服务模式和基于 TEE 的执行方式,满足了对保密 AI 和可扩展中间件日益增长的需求。随着零知识证明和 TEE 在去中心化系统中的融合,Marlin 的架构将如何演进?
0.9% (1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