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解析
1. 通过Chainlink实现跨链转账(2025年9月1日)
概述: 集成了Chainlink的跨链互操作协议(CCIP),实现了WLFI在以太坊、Solana和BNB链之间的无缝转账。
此次更新采用了跨链代币(CCT)标准,用户可以通过Chainlink经过审计的基础设施或第三方界面如Transporter进行代币桥接。代码库现支持多链状态同步,这对WLFI的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生态系统扩展至关重要。
意义: 这对WLFI来说是利好消息,因为跨链功能扩大了代币的使用场景,包括交易、流动性提供和机构采用。降低的操作门槛有望推动各链网络上的需求增长。(来源)
2. 回购并销毁自动化(2025年9月27日)
概述: 启用了智能合约,利用国库资金自动回购并销毁WLFI代币,从而减少流通量。
代码变更实现了从WLFI流动性池(每笔交易收取0.3%手续费)自动收集资金至专用回购钱包。系统每天执行市场买入,且每周进行代币销毁。首个24小时内,已销毁6.04百万WLFI,价值约106万美元。
意义: 对WLFI而言属于中性影响——虽然销毁增加了代币稀缺性,但效果依赖于交易活跃度。若交易量不足,影响可能有限。(来源)
3. 锁仓合约升级(2025年9月1日)
概述: 升级了基于以太坊的锁仓合约,严格执行预售代币的解锁计划。
代码现在自动解锁预售代币的20%作为启动释放,剩余80%则需经社区投票批准后才能解锁。Cyfrin的审计确认了防止提前退出或转移漏洞的安全措施。
意义: 短期来看可能带来卖压,因初期解锁释放部分代币;但长期有利于防止大户抛售,维护市场稳定。(来源)
结论
WLFI的代码库更新体现了向跨链互操作性(Chainlink)、通缩型代币经济(销毁机制)和受控供应解锁(锁仓合约)的战略转型。虽然技术执行稳健,但代币的广泛采用仍依赖于持续的DeFi活动和社区治理参与。
10月计划在Solana链上销毁306万WLFI,能否引发供应冲击?